選購安全的窩,建立一個溫暖的堡壘是許多人奮鬥一生的夢想。買新屋好,還是中古屋好?住市區或是住郊區好?想要遠離塵囂住在近山區,四周環繞著蒼鬱森林,居高臨下還能天天享受森林浴;住海邊更可盡情享受海岸風情。
但,你知道嗎~買到好房子不是靠運氣!買房除了看地段,還要看看有哪些房屋結構設計陷阱和地質型態,才能讓你買的開心、住的安心。
到底購屋要注意哪些事?就讓有20年為房屋把脈的專家曾慶正,將結構技師間中的問題屋,一題題破解給你看。
買房子的選擇不外乎預售屋、成屋及中古屋,但除非你是千萬富翁或是【田僑仔】否則大多數的人,一生可能只有一次買屋的機會
而面對在購屋時,所需考慮到的問題,總是東請教朋友,西問問親戚,在東湊西湊的意見下,買下了一間房子!
而面對買房子的種種問題,往往是住了一段時間後,才會一一浮現,後悔莫及,所以還是看看專家的意見吧。
一般來說在購買房子首先會遇到的問題是買成屋、還是預售屋?權狀縮水,公設比又是啥?如何分辨海砂屋和輻射屋?中古屋屋值知多少?殺價眉角大公開!作者一一將這些問題列出,並為你詳細的破解。
小編先行摘錄書中針對權狀及公設比的文章,讓大家了解:
權狀三十變二十,公設比是啥東西?
所謂「公設」,就是建築物的公共設施面積,依照土地登記規則規定,有全體區分所有權人共有(即大公,如管理室)、和部分區分所有權人共有(即小公,如樓梯間)之分。所謂「比」,就是佔所購買的總面積分擔的比例。到底分擔多少公共設施面積才算合理?有高有低,並無法令強制規定。以停車場為例,就有好多種賣法。有些建商把大樓地下室停車場縮水,再將車道面積分攤給全體住戶;或是將停車位、車道都算進銷售面積,表面上拉低坪數售價,其實你是當了冤大頭。
一般來說,「公設比」的「公定價」,大約是:五樓以下,公設面積約佔權狀總面積5%以下;五樓以上、八樓以下,則約5%-12%;八到十二樓是12%-20%;十二樓以上,20%-28%;開放式空間的連棟式住宅社區30%。你應該發現了,樓層愈高,公設比愈高。
用「公設比」讓實際使用坪數縮水,這還算有良心的建商呢!若遇到明目張膽鑽法律漏洞的,才真正吃定妳!怎麼說呢?
依據建築管理規則規定:「建築物之竣工尺寸高度誤差在百分之一以下,未逾三十公分;各樓層高度誤差在百分之三以下,未逾十公分;各樓地板面積誤差在百分之三以下,未逾三平方公尺;其他各部誤差在百分之二以下,未逾十公分者,視為符合核定計畫。」三點三平方公尺約等於一坪大小,市價可是要四五十萬,有些存心佔便宜的建商,會在購屋契約上附加一條「但書」──「……蓋好的實際坪數,誤差在某個百分比以內,蓋不負責。」這是於法有據的混水摸魚,你能奈他何?
所以我才說買預售屋危機四伏啊!
(以上摘錄自樂果-《這樣買房子最安全》)
買房子是人生大事,動輒上百、上千萬,甚至是上億元的交易買賣,大家一定要投入更多的參與和爭取,才能做出最合適、明智的選擇。正要買房子的你,請參考參考囉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