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雲大師「心」的經典第三部《人海慈航: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》,即將於5/18開始預購,6/3全台上市 !

因慈悲而流淚的時候,我們的心中,就生起了觀世音菩薩!
地裂開的時候,人間便湧現出無數的菩薩!

星雲大師帶領我們知見了:
人間因為有了觀世音菩薩代表諸佛菩薩的大慈悲心,希望、信心和自在,永無斷絕。

求觀音,拜觀音,自己更要做個觀世音。 
~~星雲大師,2011年4月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萬人大演講時,如此說。

 

也許,你會懷疑:「真的有觀世音菩薩嗎?」
或者,你會自問:「觀世音菩薩真的靈驗嗎?」
觀世音菩薩在哪裡?
他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,當覺知到自己起慈悲心,即知有觀世音菩薩。

 

 

最為人所知,並融入民間信仰的觀世音菩薩,慈悲、歡喜、祥和、聞聲救苦、消災解厄等形象深植人心。星雲大師「心的經典」第三部《人海慈航: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》,即從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〉出發,人能起慈悲心,故能知而感應而效仿觀世音菩薩,是人間佛教之本。

近年來全球暖化、天災不絕!讓我們學習觀世音菩薩,用「慈眼」觀看、對待眾生、地球和人間!慈悲,是二十一世紀我們永續和諧共存的法則。觀世音菩薩的力量,是一份感動的力量,而有了感動,才能有感應。

星雲大師向觀世音菩薩學習慈悲圓融管理法,將自己的心管理好,有時間的觀念,有空間的層次,有數字的統計,有做事的原則,更重要的是,讓自己的心裡有別人的存在、有大眾的利益。透過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精神,奉行觀世音菩薩的慈悲,健全自己,利益他人,並應用在生活、人際互動、工作、事業等各方面,提升自我的能量,做一個具有「慈悲心、智慧力、精進力」的21世紀人。

本書收錄星雲大師翻譯日人森下大圓所著之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》,從經題開始,將經典原文分段深入淺出地解說,以及以讀經本方式編排的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〉全文,字體大、清晰、方便誦讀。

★本書〈觀音管理〉專章,星雲大師闡述了「觀世音菩薩慈悲圓融管理法」,為佛光山多年來遵循、活用的「心的管理法」,成績有目共睹。此觀音管理法為星雲大師對觀音菩薩的創見,可作為個人、組織、企業的管理範本。

★本書詳述華人世界敬仰的「觀世音菩薩」,如母親般溫暖、慈藹的形象,對我們人生有形與無形的重大影響,以及我們如何發揮自己的內在力量,如同觀世音菩薩般助己、助人。

★此書書封觀音菩薩像,為張大千繪/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珍藏。本書收錄15頁彩色頁,精美印製星雲大師墨寶,以及佛光山、佛光緣美術館所珍藏之張大千、溥小雨、施金輝等藝術大家所繪製之觀世音菩薩像,以及楊惠珊、吳榮賜等藝術家所作之觀音雕塑,極具有珍藏與欣賞、觀想之功用。

★本書為星雲大師「心」的經典第三部曲,前二部曲同叫好叫座推薦─《般若心經的生活觀》、《成就的祕訣:金剛經》。

《般若心經的生活觀》:星雲大師不講深奧的妙理,在本書中以一則則事理及故事,傳達「般若」如何運用在生活中,了解、活用《心經》,在人間得幸福。

《成就的祕訣:金剛經》:星雲大師奉行《金剛經》的要義與精神,書中講說了在人間如何安心自在、開展無限潛能的祕訣,以出世的精神,做入世的事業。


 

【內文節選一】
自序:對人間的祝福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星雲

 少年時,因為一場偶遇,答應師父志開上人出家,僅為了實現自己的一諾,因為一諾即一生。
 從十二歲出家至今,沐於佛陀之恩澤,倏忽間跨越了兩個世紀,竟彷若彈指而已。有時回想自己的人生:為何會出家?為何非佛不作?
 當我們心靈脆弱時,仰望諸佛菩薩是如此慈悲而深具智慧,所以我誓願在人間踵繼佛菩薩的步履,做一介平凡的僧侶;但此平凡,何其幸運,又何其幸福!
 做為一名平凡的僧侶,可以帶給這個世界什麼樣的改變呢?尤其地球暖化,全球氣候變遷的負面業果已全然浮現,「我們居住的地球、人間,為何愈來愈糟糕?」常常有人如此問我。
 這一切來自人心的貪婪且不知足,因為人總是想把任何東西都歸為己有,而非視為「我們的」;歸根究柢,便是沒有覺察自己內心本具的慈悲心。其實,當我們覺察到自己內心的一念柔軟,諸佛菩薩的慈悲便瞬即加持湧現,啟發我們的智慧。
 將一切事物、資源、環境都視為己有,乃至所有生命所共同擁有,就是佛法所說「無緣大慈」、「同體大悲」。
 慈為「予樂」,悲能「拔苦」;諸佛菩薩因具大慈心,雖然和眾生沒有造作的業緣,但也願意發大慈心給予眾生快樂,這是「無緣大慈」;而諸佛菩薩的法身,與眾生之法身等同,自他無分,將別人的痛苦當作是自己的痛苦,故亦發大慈心而前往救度,拔除眾生的痛苦,這是「同體大悲」。
 既能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,所有的生命與環境,將進一步和諧而處、吉祥共生。這也正是為何近年來我總是在倡導「心保與環保」的原因,當每個人把心照顧好、保護好了,我們的環境、國土、世間就會得到最好的保護和存續。
 孩童時期我曾經失足溺水,生死邊緣恍如一夢,夢中見那白衣大士,而體驗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慈悲。時迄今日,我仍然恭敬誦念、禮拜觀世音菩薩,數十年如一日。
 觀世音菩薩具足的一切慈悲喜捨、圓通無礙的妙智妙力,我認為可做為人類二十一世紀,自利、利他且利人間的絕妙之方!
 我曾翻譯過日人森下大圓的作品,而成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》一書,時為一九五三年;今亦收錄多位佛光人與觀世音菩薩的善因善緣之記述,總綰於一帙,名為《人海慈航: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》。
 《人海慈航: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》這本書,是我對人間深深的祝福;相信也是觀世音菩薩對人間的祝福。願諸有情,因為懂得慈悲、行得慈悲,而締造圓滿無窮的慧命,點燃瑩潔明亮的心燈,放光千里,普照有情。

【內文節選二】
上卷 慈眼視眾生,觀音妙智力
第四章  觀音管理

觀世音的管理法

有人問我:「佛光山這麼多的信徒,你是怎麼管理的?」
我並沒有什麼高深的管理法則;管理人,我倡導法治、人治、無為而治,因為最好的管理,莫過於自己內心的管理。
談到管理法,佛教自有一套不同於世俗社會的管理法,像戒律有戒律的管理法,叢林有叢林的管理法。佛教自釋迦牟尼佛那時流傳到現代,也有現代的管理法,甚至過去的諸佛菩薩、歷代的祖師大德,也建立各種符合當時代所需的管理法。其中觀世音菩薩慈悲圓融的管理法,是最值得參考的管理法。
和合無諍,以讚美代替批評,以正面代替負面,凡事往好處去想,歡喜助人,以平等心、柔軟心善待每一個人,就是觀世音菩薩圓融無礙的管理法。
一九六一年,我在雲林虎尾念佛會主持佛七時,益妙尼師神色憂戚地前來對我說:「恐怕下一次不能再見到你了,因為我染患大腸癌,醫生說我只有兩個月的生命……。」
當時我還很年輕,雖然心裡相當難過,但是不知道如何安慰他,只有說道:「出家人應該將生死看淡,你要多做些歡喜助人的事,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,其他的事就不要想得太多。」
沒想到他聽了我的話之後,收起悲哀的情緒,在雲林廣播電臺開闢「佛教之聲」節目,想以餘生度眾利生。而為了籌措每個月的製作經費,還到處奔波勸募,後來,當我再度和他見面時,他的臉上泛滿紅潤的色彩。
二十年過去了,「佛教之聲」不斷地給予聽眾莫大的信心與力量,益妙尼師的生命也繼續發揮著光與熱。

……

  以前擔任住持時,每年大年初一,我都約略算出今年春節大概會有多少人上山;在某些寺院待上一兩天,我也能知道該寺油香的多寡,徒眾輒感驚訝,其實我並無特異功能,只是留心注意車流量的多少,並主動去了解每個地方的人文經濟,由於我心中有數字概念,在管理寺院時,無論行政、財務、工程、總務各方面,能從大結構和小細節預事而立,面面俱到。
 一九六○年代,我初創佛學院,即使「出坡」這麼一件例行事情,我都親自說明意義,並且身先表率,挑磚擔水;多年後的今天,想為我做事的徒眾何止千萬,但我未曾以命令口吻,叫人做事,還經常為徒眾解決問題。最好的管理,不一定高高在上,發號施令,而是深入群眾,與對方建立休戚相關、生死與共的關係,才能發揮最大的整體力量。
管理的妙訣在於將自己的一顆心管理好,讓自己有時間的觀念,有空間的層次,有數字的統計,有做事的原則;尤其重要的,讓自己的心裡有別人的存在、有大眾的利益。

……

三、「七巧」的管理法
觀世音菩薩為了將他世界裡的眾生「管理」好,所以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難,讓眾生得以無憂無懼,例如你有貪欲的,他布施喜捨來幫助你;你有瞋恨的,他以慈悲來教化你;你是愚痴的,他用智能來引導你;你有疑嫉的,他賜信心來攝受你;求生兒子的人,他能幫助你生下福德智能之男;求生女兒的人,他能幫助你獲得端正有相之女。
如果你是軍人,他為你說軍人法;如果你是工商人士,他對你講工商管理法;即使你是一個童男或童女,他也會以童男童女的教育布施給你;因為觀世音菩薩善應諸方所,能隨類應化,觀機說法,所以他走進了每一個人的心中,而信者們也將家庭裡最好的地方供奉給他,心悅誠服地接受他的信仰及領導。
觀世音菩薩善應諸方所、隨機應化的權宜巧妙,運用在生活中,則要有「七巧」,才能有好的管理。
何謂「巧」者,即是「隨機應變,識得大體」的靈巧之人,在為人處事上,必能表現「堅守原則,圓融變通,隨緣便利」。

有一名弟子問師父:「人生的價值何在?」
有一天,師父拿了一塊石頭,叫他到街上待價而沽,但是只要知道別人出價多少就好,不要出售。
弟子照作,到街上問價,有人出價一元,有人喊價兩元,有人要價五元,最高出價十元。
弟子回寺告訴師父,師父第二天又叫弟子拿到百貨公司估價,百貨公司有人見石頭光澤亮麗,於是一百、兩百、五百,到最後有人出價一萬元。
後來,師父又要弟子把石頭帶到珠寶博覽會去估價,會中有人一看,晶瑩剔透,馬上出價十萬,跟著有人五十萬、百萬、千萬……。
弟子回寺告訴師父,師父說:「你問我人生的價值,答案就像這塊石頭,看他放在什麼地方,就是什麼價值!」
人的價值儘管各有不同,但是做人就是要創造自己的價值,才是人生的意義;而一個「巧」者,更是懂得創造生活的價值。

【內文節選三】
上卷 慈眼視眾生,觀音妙智力
第一章:觀音心

訓練圓滿的觀音心

  在順境時,我們常常忘了觀世音菩薩的存在。
  往往是身處逆境的無明煩惱與身心痛苦時,我們才會憶念起觀世音菩薩。
  觀世音菩薩的出現,最大的意義不在於解決我們一時的困境,而是開啟我們的心,如此才能真正地離苦得樂。
  不管你快不快樂,既然來到這個人世,我們都要發願讓自己活得快樂。
  儘管事與願違,或是處於逆境,就算是肉體受到了痛苦,生病了,衰老了,受傷了,我們的心也要努力保持快樂,活得快樂。
  有勇氣去經驗痛苦、超越痛苦,讓心得到平衡和快樂,才能體驗圓滿的觀音心。
  訓練圓滿的觀音心,要從理解自己和別人的痛苦開始,並且不忘溫柔和堅強。
  痛苦像一面鏡子,照出了我們的傷痛、脆弱、恐懼和煩憂,在天堂的人是不會理解地獄的痛苦,所以,有時我們生命中出現了痛苦,是讓我們有一個機會去經歷它深層的意義。
  一般人一碰到痛苦,就是想逃離它,或因此而生起了各種情緒,憤怒、不安、怨恨、焦慮……等痛苦的一面;但另一面,痛苦也讓我們學會放下驕傲,變得謙卑,進而生起理解他人的同理心,以及悲天憫人的慈悲心。
  換一個角度,當面臨痛苦時,試著把我們的角色轉換為觀世音菩薩,想像觀世音菩薩在面臨這個困境時,他會怎麼做?是手忙腳亂,還是從容以對?他怎麼讓自己的心處於平靜安定的狀態?
  在此之前,你可以先默念觀世音菩薩聖號,讓觀音的慈悲心流入你的心中;如果你能以觀音心去面對痛苦,相信你對痛苦會有不同的感受,你會比較敞開心懷去面對它,而痛苦對你的負面影響也會銳減,甚至會消失。
  同樣的,當我們面對家人的痛苦、朋友的痛苦,乃至陌生人的痛苦、敵人的痛苦、一切眾生的痛苦,我們若以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去看待他們,是不是也有不同的感受?變得更能同情、寬容和體諒。
  也許,你還做不到觀世音菩薩所具有十大圓滿的觀音心,但有時──你在適當的時候,以溫柔的語言安慰了別人,你就是在應機教化;你在別人受困的時候,伸出一雙溫暖的手,就是在實現不可思議的靈感;你經常用美好的眼光,欣賞每天出現在生活中的人事物,那你就是慈眼視眾生;你願意勇敢地挺身而出,不畏人言,關懷弱勢,你便是施無畏者;你不時懷著利益安樂他人的心願,你就有千手千眼的力量生起;不管遭遇任何困難、阻礙,你仍堅持幫助別人,那你即是精進不退;在歷經痛苦時,不受其苦,而安住在諸佛菩薩身上,你就可以無礙自在;看著電視或報紙上受難的人們,心中生起對他們的祝福,你便是無緣大悲;任何時候,你都不忘失慈悲心,並以此慈悲心對待一切有情,即為遍及十方。

【內文節選四】
上卷 慈眼視眾生,觀音妙智力
第三章  觀音法門

求人不如求己

我們要如何將觀音法門的修持,運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呢?
首先要有一個觀念,那就是「求人不如求己」。
佛印了元禪師與大文豪蘇東坡兩人,既是詩文同好,亦為禪佛同道,兩人經常相偕出遊,一同吟詩作偈,交換人生心情。
一次,兩人又一起到郊外散步,途中見到一座馬頭觀音石像,昂揚而立,佛印一見,立即合掌禮拜觀音。
蘇東坡看到這座馬頭觀音,卻不解地問說:「觀世音菩薩本來是我們要禮拜的對象,可是為什麼他的手上和我們一樣,掛著一串念珠而合掌念佛,到底觀世音菩薩在念誰呢?」
佛印禪師回答:「念觀音。」
蘇東坡不假思索應道:「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手持念珠念觀音呢?」
佛印禪師說:「求人不如求己。」
學佛,其實就是學自己,完成自己。正因為佛由人成。
禪者有絕對的自尊,大都有「放眼天下、捨我其誰」的氣概,所謂「自修自悟」、「自食其力」,正是禪者的風範。
我們不知道自己擁有無盡的寶藏,不求諸己,但求諸人,希求別人的關愛、別人的提攜,稍有不能滿足所求,即灰心失望。
一個沒有力量的人,怎能擔負責任?
一個經常流淚的人,怎麼能把歡喜給人?
儒家說:「不患無位,患所以立。」只要自己條件具備,自然不求而有。觀世音菩薩手拿念珠,稱念自己的名號,正說明此意。
對於自己的未來,我們總希望有人指點,甚至於修行要覺悟,也希望有人幫忙。其實,世間上的事情,靠自己才是究竟之道。經常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,淨化自己的三毒煩惱,精進於道業的修持,才會有更深入的體會。

自己做觀音
世界上最美麗的人是觀世音,最慈悲的人也是觀世音。
我從小禮拜觀世音菩薩,對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感受甚深,而世界也無處不有觀世音菩薩。在日常生活中,修持或實踐觀音法門,最重要的是,要讓自己的性格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慈悲。
因此,修學觀音法門者,或者早晚瞻仰觀世音菩薩,或者禮拜觀世音菩薩,或者為觀世音菩薩燒一炷香,獻一朵花,乃至讀誦〈普門品〉,誦念《法華經》,持誦〈大悲咒〉,甚至坐在汽車、捷運裡閒著沒事,也可以默念一卷《心經》,或者稱念「觀世音菩薩」聖號幾百聲。朝念觀世音,暮念觀世音,念念不離心,自然有感應。
學觀音、拜觀音,自己就要做觀世音。

如何學觀音?拜觀音?做觀音?
一、要能做觀音,觀看、觀聽社會上有什麼聲音?山河大地有什麼聲音?自己內心裡有什麼聲音?吵架聲?怨恨聲?不好的聲音?如何去改變這種聲音?能與觀世音菩薩一樣尋聲救苦嗎?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要盡力去協助一些需要救助的人們,為其解決困難,分擔其憂苦,就是觀世音菩薩。進而自淨其意,將心清淨以後,那麼眼中所見的每一個人,也就都是觀世音菩薩了。

二、要能做觀自在,觀世音又名觀自在,試想自己是否觀照一切事情都能自在嗎?有的人雖有錢,但卻活得不自在;有的人看到喜歡的人不自在,看到不喜歡的人也不自在;人多的地方不自在,對不滿的事情、不悅的物、不喜的聲音種種都不自在。因此,我們要學觀世音菩薩的自在,且從內心自在做起,看世間、看眾生、看一切事物都能自在,自己就是觀自在了,當然處處就能自在。學佛要學自己,學得很自在,而學會無處無時不自在。

三、要能夠施無畏,「施無畏」也是觀世音菩薩的另一種稱號,觀世音菩薩以他的大慈悲、大智慧、大勇猛而救苦救難,並施予眾生無畏,遇事不要恐懼,所以,我們要效法觀世音菩薩的施無畏,發願做眾生的保護傘,消除眾生的恐慌,做眾生渡過迷津苦海的舟航。
願每一個人,都能自己做觀音,能大自在,並且大無畏。

【內文節選五】
附編 觀世音菩薩與佛光人的故事
不可思議,聞聲而來     
☉黃惠美•郭旭原(大尺設計負責人.建築師)

  父親,我的公公郭清煙先生,我都叫他父親。之於我們一直像隱身於牆櫃內的柱子,支撐著家的屋頂。二○一一年一月二十二日那一天,柱子垮了,父親被急急忙忙送入台大醫院的病房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──這個讓醫生也束手無策的癌症。家的屋頂重重地傾斜了……
  父親是一個凡事講求科學驗證的人,從不信神鬼,遑論輪迴來世。關於生死,他自有定見。他於病痛中曾經像勸解,也像開示地說:「人生有開始,就有結束……」母親及我們每日為他誦念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》及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〉,從來不敢念太大聲讓他聽見,堂妹從東京淺草帶回來的觀音畫像及摯友幫忙以工筆抄寫的幾冊〈普門品〉,也只能偷偷地擺在他的病床上頭,不敢讓他看見。都是因為怕他起嫌棄憎惡之心。
  我及旭原曾許下茹素的心願,盼觀世音菩薩慈悲憐憫,讓父親病癒返家。許願的隔日去廈門開會,正愁於廈門業主每每盛情款待山珍海味,不知如何是好之際,怎料當日司機接機後,直接載我去南普陀寺,「主席說今日要請你吃不同的──素食國宴。」我心中一悸,觀世音菩薩果真感應無差。餐廳在後殿旁,行經前廣場持香捻拜後,向前舉起插入香爐的同時,兩位老嫗正將大香爐上所有燃過的香收走,偌大的香爐瞬間空了。我把這炷香插入,心中感到無比震動……我知道這是觀世音菩薩慈悲,了解自己是一個執著愚痴之人,所以特意顯相讓我看見……一炷香的力量。
  父親並沒有如我們願地健康回家,但他這種異變性的白血病,能撐過七個星期,並且沒有太大的苦痛,對於醫師們而言已屬於奇蹟了。往生前兩週,父親夢見觀世音菩薩和「後面有三尊金面大佛」。父親問母親「那三尊大佛是誰?」重度昏迷前兩天,他又告訴媽媽,有三尊金身大佛要來接引,並且向媽媽要西方三聖的圖像以求確認。
  一開始,我還以為是因為父親在病中,大家多為他念經祈福,父親要讓大家安心,故意說這些話來安慰我們。漸漸地我了解,他不是為了安慰我們,而是佛菩薩真的來了。觀世音菩薩慈悲,特地在父親尚能說話的時候,藉由一生從不相信因果,也不相信輪迴的父親開口向我們見證不可思議。
  想必引路的佛菩薩,發出柔和溫暖的白光,父親此生八十歲的身體,不會再有苦痛了。父親的生病和往生,對我們開示了因緣生滅變化無常的道理。在人生之中,我們知道慧命無窮,智慧和慈悲,如同觀世音菩薩一樣不可思議地真實存在。
  父親以他的捨報讓我們理解了以前覺得不可思議處。我想跟他說:「諸佛和觀世音菩薩既來引領您,那麼,老爸,我們都彼此安心地在法界虛空中,清淨自在吧。我們在想念您的時候,便會憶念起諸佛菩薩如此慈悲。因緣之中,我們今生有了如此無憾的一聚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dant05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